《一點小改變,簡單醫百病》
很多病痛如過敏、腸躁症、胃酸倒流、頸背無原因的酸痛,其實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,抑制負面情緒,都是因為你總是強迫自己當個「假好人」,製造出的身體問題,而把意識轉移到身體上,不去察覺不愉快的情緒,以免動搖自己的安全地帶。
因為他們過分要求自己符合親切友善的形象,絲毫不能有任何失控的情緒,如憤怒。
如果發生會惹惱他們的事,就選擇不處理,因為他們不喜歡引發心中那股深深壓抑、不能碰觸的怒氣。
假設老闆不公,或工作情況令人喘不過氣,假好人壓抑真正感覺,只因為不想自找麻煩。
他說服自己已經「看開了」,可是事實上,這些感覺只會走進潛意識。
如果我們直言無諱,可能導致關係生變,飯碗不保,更慘的是被當成糟糕的人。
這時,我們的求生機制會自動啟動,將感覺埋在心底,永不見光明,結果這些被否定的情緒就會變成揮之不去的陰影。
大腦下令器官缺氧轉移焦點,使你忽略失控的情緒,大腦和身體攜手合作,一旦出現令人反感的情緒時,身體迅速產生疼痛或不適,讓我們忘記原本逐漸浮現的感覺。
大腦說:
「天啊!我絕對不能被那股怒氣影響,否則有損自己是好人的形象。
好人不生氣,生氣是失禮失控的行為。
我要送訊息到腰部肌腱和肌肉,產生疼痛,就能完全忘掉這種齷齪的情緒,因為我將想辦法解決背痛狀況。」
聽起來很不可思議?
這些全不是出自意識的行為。
我們對實際原因渾然不覺,只知道腰在痛,希望病痛快點失。
我們執著於找出腰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,讓我們無暇思考正在浮出意識的情緒。
那些被否認和排斥的憤怒情緒再度被深深推入心靈的黑暗處。
是哪一種生理機制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?
純粹是大腦下令降低特定部位的血量,因缺氧而產生疼痛。
慢性疼痛會出現在你覺得合理的地方。
我們的身體/大腦很聰明,網球選手罹患網球肘時,他通常不會深究原因,但如果是其他部位沒由來的疼痛不適,他就會搞清楚狀況。
這種「似是而非」的想法,說穿了,也是為了讓我們遠離恐懼的感覺。
陰暗面不是敵人,是你的一部分。
為了自身的完整與健康,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陰暗面。
用心安撫、耐心傾聽,你會愈來愈認識自己,並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更成長並活得更健康。
M 有冥想習慣的人 比較不會憂鬱
1. 冥想只是一種靜思狀態,作法是每次撥些時間專注內心感受,期待領悟更深層的實相。
2. 每天進行冥想,幾乎都能讓生命獲得正面改善,你整天都會比較輕鬆、感覺平和、更能處理壓力與難題,同時比較能活在當下,並用更和諧周到的方式來面對接踵而來的情境。
3. 冥想對生理機能的好處多多:因為心跳率和血壓降低,讓呼吸更順暢,所以新陳代謝更好。
4. 冥想會刺激腦部的「左前額葉腦皮質 left prefrontal cortex」的活動強度,這個區域掌管我們的專注力以及規劃和享受正面情緒的能力。進行冥想的人比較不會憂鬱或焦慮。
試試看
找一個安靜舒服的地方閉上眼睛,就能進行冥想。
盤腿坐在座墊上,坐在椅子上或躺下來都行!
好好做 10 次呼吸吐納,聆聽空氣進出鼻子的聲音,
可以刺激瑜珈講的「氣脈 nadi」,讓生命能量流通。
氣脈活絡後,可以穩定神經系統,
並讓「氣 prana」(生命力) 在體內順暢流動。
吸氣時,想像有道充滿神恩的美麗光束進入頭頂;
順著呼氣將這道光分享給全世界。
呼吸讓這道光循環往復。
吸氣時不要吸太深,以免換氣過度,
盡量讓氣深入腹腔,再回到胸腔。
先從 10 次做起,等到吐納愈來愈順暢,
身心愈來愈放鬆,就可以慢慢延長至 20 分鐘。
和做運動一樣,要循序漸進慢慢來。
即使你覺得精疲力竭,仍可以花幾分鐘闔眼,或做 10 次吐納,
來進入內心,持續回到當下,投注能量來體會冥想帶來的深度。
留言列表